写在农历岁末『2013你彰显着浓浓的回归情』

2013年,世界可谓重新认识了一次中国。举国从上到下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。仅从意识形态看:响亮的“中国梦”就撼动了所有世人;国人遇事的高调亮相更是让当下人刮目相看。在文化与教育领域,也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回归情绪。全国大街小巷主题鲜明的宣传画让人们不得不对时下进行沉思:我们是否忘记了养育过我们自己的“精神食粮”?有心人可能记下:汉子听写,教材溯源,《弟子规》诵读,高考取消英语,设置督学;还有“致我们已逝去的青春”乃至受人追捧的“乡土”文学和“知青”情愫,各章回间无一不体现着温馨的回归情。这种现象并不偶然,正如一个人行走迷失后,自然会立正辨别,重拾回家的路。

一.汉字书写呼唤着母语的回归
先是一个名为《汉字听写大会》的电视节目轰动了整个社会,进而引发了对汉字重拾敬畏、倡导传统书写方式回归的大讨论。
看着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在节目中展示他们对于汉字的尊重与热爱,不少长期依赖电脑书写,或已多或少患上汉字“失写症”的成年人难免汗颜。古人“敬惜字纸”的传统我们还保留多少?对汉字和母语的敬畏我们还保留多少?当一代人对母语情感长期淡化,是否会在更长时间后呈现出文化层面的深层次的危机?思考这些问题之后,对于汉字重拾敬畏、对于母语愈加珍惜,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。
在教育领域,应当引发我们思考的是有关教育本原的回归。
何为教育的本原,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?是传授无尽的知识、培养超凡的技能,还是成就人们丰富的心灵?
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课业负担过重,或者因无法达到老师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而感到不快乐,甚至开始厌倦学习的时候,当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思考,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,综合评价总是被国外孩子抢尽风头的时候,实现教育觉醒,真正尊重教育规律,让教育回归原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。
决定一个人最终“胜负”的,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,而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,信仰与责任,以及自由的心灵。让我们一起,找到教育回家的路。

二.游离的现实呼唤着教育者心灵的回归
有一个男孩,妈妈住院了,爸爸忙生意,他要照顾弟妹,书包里除了笔和书,还有几张凌乱的纸张。再次上课时,老师把一本漂亮的本子交给了他.他很高兴,不停地翻看.当他看到隔页上的字时,他凝视了很久,然后抬头对老师说:谢谢老师!我会记住的!老师送他的是:好好学习,快快长大.后来,老师检查作业时,无意看到了这一幕:练习本的第一页清晰工整地写着”金句”两个大字,后面的几页每一行都记下了他认为称得上”金句”的内容.而作业都从本子的尾页开始倒着往前写.当时老师很受感动.这个孩子给老师的启发太多了,老师让全班学生浏览了一遍,孩子们的普遍反映是新奇.这本是一件小小的事,不足以挂齿.但从孩子们的第一反应中,我们这些教书育人者是否应该思考一些什么?是否应该自省一些行为?我们真正关心孩子了吗?我们除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剩下什么呢?过去的家访谈心帮教已离我们远去,唯独剩下的只有渴望情感的孩子。
小小笔记本就是一个例子。它恰到好处地将老师和学生两情牵。它折射着老师和学生互动公平的劳动价值,老师的劳动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你的学生,你的情感行为最终也会落实在学生的笔记本上。他们对自己亲手摘得的劳动果实将倍加珍惜,因为这字里行间中始终印着老师的形象。
从何时起教育蔓延着一种倾向:巧用一些现成的资料,甚至电脑一开,老师不再板书,省力省时;学生不再抄写,直接叫好,老师也省了批改的环节.表面看是双赢,实际则是偷工减料,是短期行为.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动笔的过程.长此以往,学生真正记得住的东西实在太少。细究责任,是教育者的心灵移位。有人说,现在的教育就是要翻新,就是要花样,否则没有市场。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潮,使教育者偏离重心,游走江湖。我们不再文明,更不再神圣。教育是根本的基业,不可随意颠覆。所以教育者是心灵回归神圣的时候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落座平民包子铺就餐,不仅为2013的中国重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,更给予了我们明天太多的昭示。所以我们不得不说:只有教育者的心灵回归神圣,我们的教育才能找到回家的路。

——巴塞罗那ESERP孔子文化学校 董坤瑶